浅议职校班集体建设之养成教育

时间:2012年07月08日 信息来源:宿豫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摘要:集体主义思想教育需要灌输,不能靠说教。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是组织集体活动。一个集体不开展集体活动,学生个体就感觉不到集体和集体力量的存在,感觉不到个体对于集体的依存关系,就不会为集体的荣誉去努力,去奋斗。如何建设好这个集体,需要班主任投入更大的精力,从多方面进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关键词:班集体 建设 养成教育
    班集体是学校根据教育和管理需要而组建起来的基层单位,是学生置身其间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一个健全良好的班集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很多人在离开学校多年之后,仍然念念不忘当年那个班级,可见班集体对学生个体影响之深远。以下就是作为班主任实践的几点思考。
    一、以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人
    “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它不是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间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好比是“由成千上万条溪流汇合成的江河”。这就是说,集体不是一般群体,一旦形成,具有各个成员相加后更大的力量。
    作为一个班集体,能够把几十个互不熟识、个性差异的学生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且产生强大的整合力,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目标聚合为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标,从而强有力地支撑起班集体这座大厦。
    当然,集体主义精神并不是固有的,也不是虚无的,它需要培养,关键在于怎样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什么是集体,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认清自己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自觉地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并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之中,最终把集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目标。
    集体主义思想教育需要灌输,不能靠说教。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是组织集体活动。一个集体不开展集体活动,学生个体就感觉不到集体和集体力量的存在,感觉不到个体对于集体的依存关系,就不会为集体的荣誉去努力,去奋斗。这样,集体的凝聚力当然也就不可能形成。所以,一个班集体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多种内容多样形式的集体活动,并赋予积极的意义和高尚的情趣,造成融洽向上的集体心理气氛,从而催化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为了强化集体荣誉感,有时候需要将班集体置于年级或学校乃至社会的大集体中,开展班际或校际的竞赛或联谊活动,其教育效果将会更好。
    二、以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人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或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控制个人或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积极的、正确的舆论能起到明辨是非、祛邪扶正、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促进作用,而消极的、错误的舆论则会起到混淆是非、涣散人心、毒化风气的不良作用。在正确的舆论面前,集体成员会自觉地调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改变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行为,把个人置于集体之中,从而促进每个成员健康成长。班集体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培养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使之成为进行道德评价和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加速良好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如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需要借助集体活动得以实现一样,正确的集体舆论也是在开展一系列有益的集体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的。须知集体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在其活动过程中,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完善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社会认识水平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为此,要善于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并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培育和引导正确的积极的集体舆论。
    在引导和培育正确的集体舆论过程中,首先要让集体成员认识和掌握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判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标准,促进他们思想的健康发展,提高集体舆论的质量,防止产生不健康的舆论。同时,要在集体中开展表扬和批评,这对于正确舆论的形成至关重要。要经常表扬好人好事,及时批评、纠正错误行为和一切不利于集体进步、有损集体形象的不良言行,以扶持正气,抑制歪风邪气,激励进取,始终把集体舆论导入正确的方向。开展表扬和批评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恰到好处,谨防虚假浮夸,以免舆论失真。要建立班级舆论阵地,如举行班会活动、团队活动等,把准备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作为培养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的过程;充分运用黑板报、墙报、专栏和班级日记等,开展教育宣传,强化舆论氛围,促进舆论发展。
    三、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感化人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背名家格言,讲爱国主义故事等,进而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经常带在身上,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四、以科学的班级管理规范人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维护自己的统一,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这就是集体规范。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同时还要以此为依据,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全体成员的参与下,制订若干合理而且可行的具体条例与规定,如班级公约、课堂常规、学习纪律、卫生公约等,以引导和规范集体成员的日常道德和学习等行为习惯。
    在行为规范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样几点:一是要使制度条例真正成为集体全体成员的集体规范。如果集体规范制度脱离实际,不切实可行,或者只是班主任或班干部等少数人的思想,而大多数集体成员不认同,就难以转化为全体成员的约束力,实施起来,效果肯定不佳,甚至形同虚设。二是制度管理必须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学生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进行管理的主体,只有当学生高度自理并积极参与管理时,才能达到班级管理的最佳效果。自我管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人翁思想的过程,也是班集体凝聚力形成和巩固的过程。三是要十分注重教育性。执行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为每个成员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那种动辄处罚、以罚代教的管理必然是失败的管理。实践证明,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提出科学的合理的行为要求,并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和训练,巧妙地运用形成规范的心理机制,就能够逐步将管理目标转化为集体的价值观和集体的习惯与传统,进而形成训练有素的班风。
    五、以强有力的班委会,团支部 管理学生自己   
    要做好学生各方面工作、单凭一个班主任是绝对做不好的,而应形成以班团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有人形象地说,班委会和团支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此话很有几分道理。班干部在班级中超到核心骨干的作用,他们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班级的兴衰与他们的工作密不可分,能否组建起强有力的班委会和团支部,如何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优势做好学生工作,也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标志之一。班干部的工作包括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和推荐等一系列的工作。选拔是基础,班主任可以通过委任、竞选自尊等各种渠道把那些表现突出,愿为同学服务,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选任为班级干部。班委会、团支部组成后,班主任应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虽然有些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担任过班干部,但进入中等专业学校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班主任要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艺术上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能力的锻炼与为同学服务的关系,处理好干部与学生的关系。同时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建设的排头兵。培养是使用的前提,不能光使用不培养,教育是培养的继续,不能光使用不教育,当班干部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班主任要大胆地使用他们。不要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充分探索搞好班级工作的新路子,对工作中的不足要及时指出。对工作中的困难要予以鼓励,对工作中的失误班主任要承担领导责任,对工作的成绩要给以表扬和奖励。同时,对表现突出,工作、组织能力超群的干部,要积极向学生会、校团委会推荐,让他们发展自己的才能,为学校做好学生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能爱才不荐、大才小用。
    六、以班主任的自身形象感召人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班级工作的主要操作者。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起着主导、决定作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班主任长期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首先来自班主任的自身形象。班主任的形象越完美,越能吸引学生,越具有感召力。这种感召力的影响,远远超出学生在校的几年,而往往是终身性的。一个值得学生崇敬、信赖和爱戴的班主任应该具备怎样的形象呢?概括地说,应该具备崇高的学术形象和人格形象。
    班主任崇高的人格形象是指班主任以其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为学生树立榜样。这种人格的力量首先表现为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德。这种信仰和品德通常以其日常的言行表现出来。作为教师,对祖国、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直接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执著和无私奉献。班主任日常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和忘我工作精神,最能给学生以极强的示范作用和影响,从而转化为特殊的感召力。
    “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良好的德才学识和情感人格,对中学生的心灵来说,是最直接最有益的雨露和阳光。

上一篇:“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下一篇:浅谈职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作者:宿豫中专徐猛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