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美

时间:2012年06月01日 信息来源:宿城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俗语,更有“英雄难过美人关”的定论,可见美是世上最为欣赏的事物,可是到底美是什么?多少年来争论不休,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有不同见述,各有各的标准。
    最近一段时间在讲授孙犁的《荷花淀》和沈从文的《边城》,两篇文章都写了战争之下所忽视的美。
    孙犁的《荷花淀》,就仿佛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朴鼻而来,一幅幅淡雅、幽静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使人感到“诗体小说”的诗意:用诗一样的语言,创造了诗一样的意境。
    作品第三节,写水生嫂深夜编席。“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两个比喻,既写出了夜的深远,又表现了水生嫂勤劳、朴实的品质。作者让画面随人物的视线推移:“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写银白的淀,使画面淡雅,写轻纱般的雾,又使画面静中有动,而荷叶荷花香更使这宁静优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质感,这是作者通过周围的景物抒写了自己美好的感情、愿望和理想。不仅如此,这幅画还隐寓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静优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却不平静。夜这么深了,丈夫还没回来,她正在焦急地在等他呢。可见水生夫妇的笃深情意和恩爱,这与后面描写夫妻话别场面相照应,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了水生嫂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可是,日寇的侵略破坏了这美好的生活,这就奠定了水生嫂最后决定参加抗日斗争的思想基础。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把写景、抒情、心理刻画融合在一起,象一曲随风飘来的乐曲,又象涓涓流水奏出的完整的乐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言尽而意无穷。
    淀上风光的描写,词浅意深,意境优美。可以想象:一群妇女坐在小船上,身后是一望无际的荷花淀,近景远景层次井然,线条分明。让这群妇女处在这种特定环境中,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同时从稻秧、芦苇、浪花的起伏跳跃,我们仿佛听到这幅画面外的风声、水声,那就是当时风起云涌的抗日的时代潮流。
    而《边城》以清末时期的湘西茶峒地区为背景,以“小溪”渡口为起点,绕山岨流的溪水汇入茶峒大河,展开了旷野渡口少女“翠翠”与山城河街“天保”、“傩送”兄弟的动人爱情故事。沈从文先生极为优美而流畅的语言文字,如诗如画般描绘了白河沿岸恬静幽美的山村,湘西边城浓郁的风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做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 。这些充满了自然真朴与生息传神的描写,给人以极美的享受。
    这两篇文章描述的时间本事动乱、战争年代,按照同学们的说法,战争让他们想到的是死亡、鲜血、荒芜、惨绝人寰、杀戮,但这一切都跟美无关,而篇这两篇文章读完之后却让我们觉得美极了。
近年来,多数学者对美所下的定义是:人类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叫作美。
先来看看《荷花淀》,大片大片的芦苇,粉红的荷花,清澈的水。人还没出现已经出现了无限的遐想。按照美学定义,我们应该是人物对自己家乡、家庭的热爱使自身得到满足。作者将两种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一份真挚和谐温馨美丽的人情。而这两种完美结合的爱不正体现了白洋淀人们对生活的满腔热爱吗?这群热爱生活的人们生活在荷花淀,荷花淀是他们生活斗争的背景,荷花淀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更加美丽迷人,他们也因为荷花淀的映衬而更加美丽可爱。文章中景物美和人情美水乳交融,为我们充分展现了生活的美丽。一幅幅美丽温馨的画面为我们诠释了美的真谛,美在自然,美更在人的心灵。这让我们记住:热爱生活的人是最美的。
    把这个定义用在《边城》上则是更加的合适,那儿山清水秀,人美景美,人们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状态,没有贫富贵贱的等级森严,没有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有的只是人与之间的互相帮助,这种应该就叫做人类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所产生的美吧。
这样我再一次产生这样的想法,人究竟向往什么?一片树林、一片大地、一个蓝天,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当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一座小屋、一个村庄、一个城镇……一个步伐、一辆自行车、一辆轿车……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在进步还是在退化?人手所创造的不知道得否满足于他们的心意?人心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当你贫乏的时候,追求的是财富;当你动荡的时候,追求的是安定。而如今这个时代,繁华的城镇里高楼拔地而起、街道上车水马龙、行色匆匆的人们在忙碌中建设着社会的发展。这景象本应符合人类的追求,但经历过农村生活的城镇人们却开始向往农村的环境。这似乎有点矛盾,从落后的农村到发展的城镇,从发展的城镇又到落后的农村。虽然这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却俨然没有了美学家们定义下的美。
    究竟何为美,我觉得美就在我们的心理。唯心主义讲究“象由心生”,但周围的事物美不美的确是由自身的因素造成,让我们用的心情看待世界,这样生活会更美。在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更应该让学生去制造美! 
 (魏薇)

上一篇:泗洪中专财经商贸部经验交流会成果四
下一篇:积极的态度决定积极的人生
(作者:宿城中专校办 录入such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