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性就可爱

时间:2012年05月29日 信息来源:宿城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雅舍》教学感悟

    抗战时期,梁实秋定居北碚,与朋友吴景超、龚业雅夫妇合资在山坡上购置了一栋平屋,共六间,他住一室一厅。为了便于朋友寻访和邮差送信,梁实秋特意在路口立一块木牌,用龚业雅的名字命名为“雅舍”。雅,五行属木,从隹牙声,良禽择木,吉雅之兆,有正确、高尚、美好之意;《史记•律书》:“舍者,舒气也。”(摘自百度百科)
    《雅舍》是《雅舍小品》的开篇之作,具有序言的功用,“客里似家家似寄”,梁实秋寄居的酸甜苦辣,溢于言表,昭然若揭。
雅舍其实并不雅。从构造上看,雅舍是蜀地最“经济”的一种普通民房,“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砖柱撑顶、竹篦泥墙、黑瓦覆顶,有窗而无玻璃,有瓦而空隙不少。大雨滂沱,屋顶灰泥崩裂,抢救无及,满室狼藉,时有发生。从位置上看,雅舍处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高粱地、竹林,有水池、有粪坑相佐,连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行走不便。从条件上看,隔墙传声,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嘈杂扰嚷,好不厌烦;老鼠横行,蚊子猖獗,无奈至极;房间设施简朴,“一几一椅一榻”,仅可“酣睡写读”。
    梁实秋在雅舍寓居7年,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笔耕不辍,创作诸多闲适的小品文,结集成《雅舍小品》,再版300余次,名噪于世,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雅舍小品》流传。他还完成中小学战时教材编写任务,翻译莎士比亚《亨利四世》,他是向中国介绍莎士比亚的第一人。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梁实秋对待逆境的从容、平和,需要怎样的心智,又是何等的坚忍。他以苦为乐,甚至是苦中作乐。他认为雅舍有个性,“有个性就可爱”,平中见奇,凡中见美。他对住房津津乐道,“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茆草棚”、“琼楼玉宇”、“摩天大厦”,各式各样的房子都尝试过,现在却蜗居在水塘粪坑相连的雅舍,“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大有“老子当年如何如何”之势;明明是不蔽风雨,他却看作“凉亭”、“滴漏”。凉亭,夏天可以纳凉,但寒风呼啸的冬天呢!滴漏是古人计时工具,他的滴漏是雨水形成的,是天然的,但长夜漫漫,夜不能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又是何等的煎熬!面对倾盆暴雨,屋内泥沙俱下,他却聚精会神地观看漏雨的情景:“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一声而泥水下注”,心游物外,那样的专注、那样的细腻,更是那样的无奈。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行走不便,但“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嫌路远者,大都并非好友,甘涉远者,情谊必定深厚,路途的艰难倒成了考量友情深浅的标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王子猷雪夜访戴(戴安道)”,荒凉也可以避免一些无聊相扰而显得清净。雅舍地势较高,但得月较先。清晨可以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听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夜晚赏月,“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正是曲终人散的凄凉。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判定作者消极,而是乐中寻凄、满足里找缺憾,其实生活并不尽善尽美,这才是生活的真实。
    雅舍简陋,“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这也算是雅舍一种个性,令人惊叹。但是梁实秋并无别样的感觉, 反倒觉得饭前空腹正好上坡,饭后鼓腹刚好下坡,符合生理需要,不用“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了。雅舍隔墙传声,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真真切切,声声入耳,令人坐卧不宁,烦躁不安,但是梁实秋却说各种声响从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荡漾”的意思是“水波微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或者“思想、情绪等起伏波动。”阮籍《咏怀》“人情有感慨,荡漾焉能排?”刘眘虚《江南曲》:“美人何荡漾,湖上风月长。”或者“飘扬、飘拂”,梅尧臣《伤白鸡》诗:“犹看零落毛,荡漾随风吹。”本文应该是“飘扬、飘拂”的意思,梁实秋把这种声音当作交响乐,飘然而至,沁人心脾。雅舍鼠子横行,“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梁实秋实在是“没有法子”;蚊子也很猖狂,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来客如此,难道梁实秋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吗?“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就是这样年复一年的盼望了8年。雅舍陈设简单,“一几一椅一榻”,几乎是家徒四壁,而梁实秋却说“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其实根本不用忌讳,一几一椅一榻,又如何排偶呢!这是一种幽默,更是一种境界、一种淡泊的情怀。借用孔子的话来称赞梁实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梁实秋从平凡中找出“美”,来娱己娱人。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表达了超然物外的情怀,梁实秋借用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和刘克庄的“客里似家家似寄”的句子,表达了客居他乡的苦痛。“雅舍即似我家”,似家必定不是家,“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长夜漫漫何由彻”,又怎么能分辨得清呢;其实又怎么分辨不清呢,他一直保持着洁身自好的品格,淡泊、豁达 ,清贫乐道、贫贱不移。他不谈政治,官场龌龊亦非正直之人涉足之所,区区书生只能埋首做点学问聊慰平生,他的心中有一种信念,那就是“闲云野鹤亦有情,雅舍小品也言志”。
    “有个性就可爱”,梁实秋说的是雅舍;我说的是梁实秋。

                                       (姚茂栋)

上一篇: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下一篇:“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旅游专业中的应用
(作者:宿城中专 录入such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