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宿迁职社网 >> 教育科研 >> 职教论坛 >> 浏览文章
小议“面向职业”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中职教育毕竟不同于基础教育,这由其教学目的决定。中职学生三年的学习最终目的是就业,从这一点看来,“面向职业”教育一定要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到“面向职业”。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㈠确立服务意识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服务功能,必然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服务性。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确立服务意识,体现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功能。
㈡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因为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必然要求教师自身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所以,语文教师首先需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如文秘、导游等专业班的语文教师,应适当学习一些文秘知识、导游词讲解等专业性知识。其次,语文教师要了解市场的发展动态,了解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不同专业的特点,如旅游专业强调丰富的文化知识、良好的口语表达、端庄的仪态等,而市场营销专业强调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等,要把握不同专业在职业素养要求上的侧重点。
㈢个性化教学法的运用
中职语文教学为专业课服务,教法个性化改革也是重要内容之一。教法个性化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中职学校专业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发挥专业特长为原则,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语文水平,为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服务。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两个结合。
⑴结合专业特点
即从专业特点出发,以发挥专业特长为目标来实施教学。如旅游专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唐诗、宋词来渗透文化教育,可以采取课前演讲、即兴演说、辩论比赛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课堂教学中需注重审美观的培养以及创造力的开发,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学,对学生进行联想、想象能力的训练,如采取为菜式命名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商务专业中,教师结合商务专业特点,将1~4册教材中有关听话、说话、介绍、听广播、复述、即席发言、采访、演讲、辩论、应聘等10个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整合成几个小的商务场面,如谈判场合、应聘场合、市场调查场合等,不同场合所需的口语交际内容单独训练,现场表演。
⑵结合学生特点
要从中职学生实际认知情况和能力水平出发,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从知识上看,中职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因此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采取“分层教学”法,分别确立学习目标,以逐步提高每个层次学生的信心与能力。另外,采取“向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做老师,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中职学生具有自尊心强、自卑感重、难以面对挫折的心理特点,教师需采取鼓励、委婉批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结合课本上的优秀文学作品例如《劝学》等培养学生形成坚强、勇敢、上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精神品质。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㈠要正确定位,培养良好的职业心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意识。
著名近代学者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可谓职业心态教育的最佳教科书。心态决定一切,积极向上的职业心态是成功的关键。在学习本篇课文时,让学生正确理解3层含义。首先,是有业,这是敬业和乐业的前提。中职教育就是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行业的生产第一线工作。而许多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准确,待遇期望值过高,挑三拣四,最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打道回府靠父母养活。古人曰“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教育学生合理定位,自立自强,学会自主择业。其次,是敬业,敬业即责任心。而责任心是大多中职生所欠缺的。社会学家戴维斯说过:“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梁启超在文章中写道:“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凡职业都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但凡敬业者,一切障碍都会为他让路。最后,是乐业,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爱是一切工作的原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也是人生之最高境界也。
㈡从细节做起,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职业素养。
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构成成功的因素中,20%来自专业技能,80%来自于职业素养。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是一个人终身受益的财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良好的习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养成的,它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⑴树立服从、协作的意识,培养团队精神。服从和协作意识是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是增加个人和集体成功的砝码,只有具有服从与协作意识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在学习课本剧《记王忠肃公翱事》时,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开展话剧表演,让学生体会到,干任何事情,单靠一个人的努力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只有服从分配,共同克服困难,才能完成任务。只有把自己放到集体中,明确责任,发挥作用,在成功中体验集体荣誉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和全局意识。因此只有懂得服从与协作的人,才会得到企业老板的肯定与接受,才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的空间。
⑵学会如何处理社会人际关系,作好角色转换工作。学生一旦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其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朗,容易相处,要引导学生重视人际交往,处理好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协调、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语文教师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队精神,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要以全局为重,处事要考虑到别人;要教育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与忍耐,摒弃自私自利与霸气,强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应采取谦和忍让的态度,消除偏激,避免将矛盾激化;学会尊重别人,讲究礼貌礼仪,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于一种和谐、温馨、真诚的氛围之中,为自己事业迈向更高阶梯奠定良好的基础。
⑶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不断提升自我,为成功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职业生涯设计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和个人的发展需要,结合外部环境和本人实际,制订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简而言之就是职业目标。中职生由于接受了多年的应试教育,对职业教育和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缺乏系统而全面的认知。此外,受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认为从事应用性的技术工作,没有社会地位,又不能挣更多的钱,还不如随便找个餐厅打工。因此,语文教师应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查找搜集相关专业的发展概况、就业信息,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了解本行业所需要的素质要求,了解自己,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理性思考“我想干什么?”“我会干什么?”让学生学会扬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以后的就业中,注重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逐步走向成功。同时,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加强毕业设计、求职信、总结等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四系——施悦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1.
[2] 黄杨和.“面向就业”的职业中学语文新课程开发方案[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徐蓓春.“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8,(08).
下一篇::让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