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校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实践与体会三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7日 信息来源:泗洪中专 点击:

三 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心灵得到震撼。因而,我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长、活动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根据搜寻的有关“感恩”的信息,进行艺术创作,并进行展示。

1、讲述“感恩”的故事  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让学生用优雅动听的声音,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以此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是中华伦理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中华文化之特色。

2、创办“感恩”的小报  用新颖的排版、立意显明的内容,定期出刊有关“感恩”个案的所见所闻,使学生亲眼目睹“孝星”的形象,从而得到感染。

3、设计“感恩”的广告  用既真实、生动,又讽趣、幽默的画面去感染学生。

4、编排“感恩”的节目  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课本剧、歌舞等,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犹如亲身感受一般,从中得到熏陶。

……

营造浓厚的氛围,让职校生在不同的场景,各自的形式施展才华,使“感恩”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进一步激发职校生“学孝、知孝、行孝”的热情,使职校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感恩”的活动中去,去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悟真理。

四 体验“感恩教育”的真实情感

开展活动之前,我针对本班学生在家中的表现,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是:知道父母生日的占16.4%,只知道其中一人的占25%;经常做家务的占14.3%,偶尔做的28%;在家经常使用礼貌用语的11.7%,偶尔使用的占21%。通过调查,我发现多数学生认为长辈也像他们那样生活优越,也许他们还更舒适,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艰辛。为此,我鼓励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自己父母生活的甜、酸、苦、辣,希望他们能从内心深处碰撞出“感恩”的火花,激发出“感恩”的真实情感。

1、结合节日,开展活动

1)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这些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庆祝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时,我班开展了“感谢妈妈”的活动。活动中,孩子给妈妈的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

2)“九月十日”教师节,师生之间一次坦诚的交流,一句真心的话语,一件特别的礼物(自制的,作业本、小作品等)都在叙说着人间至纯的真情和传承着中华传统美德。

2、学做父母,体验辛劳

1)妈妈十月怀胎后才把我们生下来,那是什么滋味呢?我们用一定质量的米袋(等同于刚出生小孩的质量)绑在自己的腹部行走、扫地、读书、写字……感受一下母亲的辛苦。

2)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动。“寒风呼呼地刮着,当我的手浸入0℃以下的水中时,犹如刀割一般,冻得直痛心头,实在难熬。”小古说,“难怪妈妈一到冬天,满手都是冻疮。有时口子裂开还流血……”

3)夏天高温,参加户外劳动。“今天好热,室内气温高达40℃,室外甚至超过了50℃。这样的天气,作为农民出生的爸爸、爷爷还要下田除草、施肥、防虫治病。午饭后,我(永建同学)也赤着脚跟着他们一起去稻田除草。一踏进滚烫的水田时,我的脚马上缩了回来,差点被烫伤了,根本无法干活!我看到爸爸和爷爷额头的汗珠像黄豆似的不停地落下来……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父母干农活的辛苦。

4)小梅同学的妈妈是水果摊位的业主。她在妈妈的摊头站了一小时,感受很深:“我在这只站了不到一小时,腿就累得受不了,可妈妈却要一直在这里呆到很晚。我真想对她说,妈妈,您都是为了我,才这样辛苦,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好回报您!”

……

这些亲身体验的活动,职校生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与欲望!  (待续)

(作者:刘加亚 录入sihzz 编辑:admin)
上一篇:职业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阶段性达标策略
下一篇:参观苏南职业学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打印本页 导出pdf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