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新教材人文素养主题教学突破案例

时间:2012年05月23日 信息来源:宿迁经贸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信念让诗情飞扬

——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新教材人文素养主题教学突破案例

                                           孙传竹

(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沭阳    223600

摘要:江苏职业学校新教材融合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教育理念,为更有效的发挥新教材的价值,需要教师深刻的把握编者之心,深入体察学生之情,以人文性为主线,工具性辅助,找到合理的突破口。以第一单元为例,要把握住飞扬的抒情这个人文主题,找准理想、信念关键点,辅助现代诗歌知识,方能使诗情真正飞扬起来。

关键词:语文;信念;单元教学;案例

 

开学伊始,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新教材[①]也现身新学期,与前套教材[②]相比,新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教育理念,更加符合新时代职校的需求。然而,教材毕竟只是文本内容,要让新教材的作用得以真正发挥,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做深度把握,结合职校学生的实际,找准关键点,以恰当的教法来完成。笔者在此来说明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飞扬的诗情这个案例,与江苏职校语文新教材对话,并把此作为对语文教学参考书的补充。

一、把握编者之心

飞扬的诗情是新教材的开篇单元,这个单元的选文全部为现代抒情诗六首,口语交际一篇,写作一篇,语文活动一个。应该说编者匠心独运,也是煞费苦心,具体体现如下:

1深刻的把握理想、信念的关键词。本单元名称是飞扬的诗情,照顾到了体裁与人文主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就体裁来说,本单元全是现代自由诗;然而就人文主题来说则需要思考,因为从表面上看飞扬的情是人文主题,而飞扬又不是一个对人生判断的一个词,它只是一种情形的描述,如果以此为人文主题,似乎欠妥。当然稍微一想便会有一个疑问,什么使诗情飞扬,或者说飞扬的情的内容是什么。答案便是本单元真正的人文主题。

单元人文主题其实是一种命题,不同于一篇文章的主题,这个命题就是本单元的诗歌所共同体现的人文主题,结合上面的分析和具体的诗歌,笔者认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应该以理想、信念为关键词。因为六首诗歌包含理想、别离、青春、爱情题材,首篇《沁园春·长沙》充满激情,高扬理想与信念,奠定单元基调,《再别康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致橡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互相穿插,丰富内容,巩固理想信念,最后以《相信未来》坚定的信念,做了力度完美的收束。理想、信念贯穿本单元的始终,由此, 整个单元如同激情飞扬的篇章,凤头、猪肚、豹尾。

2. 口语交际内容为普通话,写作内容为抒情。分别从工具与人文角度巩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基调。

3. 语文活动青春诗会的抒情,则让诗情插上声音的翅膀,从实践角度进一步强化与内化主题基调。

二、体察学生之情

笔者认为,新教材之所以第一单元就安排激情飞扬的诗歌,是因为考虑到了学生的情感现状,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深入体察学生之情。具体说来,职校新生充盈如下几种情感。

1.深深的挫败感。除了极少数的学生之外,大部分学生选择职校是出于不得已,即没有考上高中。这种没有考上的挫败感深深的印在他们心里,需要及时引导、纠正,否则,长期淤积会对其心灵造成扭曲、脆弱,影响其人生的发展。

2.目标的模糊感。多年的应试教育使这些无力升学的学生目标模糊,定位不准,甚至自暴自弃。

3. 新生活带来新希望,燃起新激情。职业学校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比较彻底实行素质教育,学生基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安排生活。这样的生活给学生带来新的希望,重新燃起了他们的激情。

三、以关键点带动抒情——让诗情飞扬起来

相比之下,职校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也较弱,要想使学生学习过程能够产生共鸣,使诗情真正飞扬起来,则必须从具体诗歌中找到人文教育的关键点,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感引导学生、感染学生,突破重难点。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的效果,就本单元要突破的关键点,提出以下建议:

1.《沁园春·长沙》——以宏伟的目标信念感染情感

让学生树立心系天下、主宰沉浮的宏伟目标是本课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充分的理解谁主沉浮这句话不是狂妄之言,而是一种大气的精神呢?并且如何能够感染学生情感呢?

笔者采用了两个事例,一是毛泽东峥嵘岁月的事例,特别介绍少年毛泽东的《咏蛙》中的句子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理解其从小的宏伟目标;并介绍其革命行动。多媒体展示青年毛泽东有关的视频的选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引用郭靖(郭大侠)的事例,金庸小说中为数不多的大侠之一,学生们大部分比较熟悉、崇拜郭靖,容易引起共鸣,郭靖之所以被称为大侠,武功同样高强的黄药师、周伯通、杨过之流都没有被称为大侠,就是因为郭靖始终将自己的目标与国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与国家共存亡,有无比坚定的信念,而其他人多是关注自己的名声、得失。这两个人物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诗性,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连在一起,超越小我,形成大我,主宰国家命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此基础之上学习词的内容,理解谁主沉浮?这句话,就有理有据了,至于其他则比较简单了,在此不做多述。

2《再别康桥》——以熟悉的生活引导自由信念的升华

《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文学名篇,其音乐性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若让学生真正接受这首诗,并能引起共鸣,还是有很大难度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怀念诗,是留念某个地方,与本单元所贯穿的信念的关系似乎不大;二是康桥离学生生活太远,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诗中充满作者深情的意象与作者的思想追求呢?

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事实上,《再别康桥》的体现了作者对自由幸福信念的追求,这可以从本首诗的写作背景入手来解读。徐志摩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用他本人的话说,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诗人曾经说过: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还说:我这一辈子就只在康桥的那一春,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回国后,作者对康桥生活念念不忘,体现出对自由幸福执着追求的信念。                            

其次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用类比体验法来进行。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入手,以熟悉的生活引导学生情感升华到诗中的情感高度。接下来我们要寻找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很快我们就找到了,那就是学生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印记。如小学、中学生活,点点滴滴的事情很多,而且回忆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因为离别而特别温馨、具体。我们抓住这点,就能很自然的引导学生情感的升华,从而带动课文难点的突破。

因此,我们做的事是让学生回忆过去最美好的生活,将一些具体事物写下来,并讲讲这里面的特殊故事。果然,学生们非常有的可讲,如校园的围墙、小石凳,课桌上的小洞等等,虽然在别人听来都是很平常的,但对讲述着来说却是温馨的、细致的,这样学生们就找到情感体验。我们再把这情情感体验迁移到诗歌中,去理解诗中的情感意象,学生就产生共鸣了,同时这种情感引导方式还让学生彻底理解了意象这个非常抽象的词汇。在学完本诗之后,为巩固这种情感体验成果,我们提议学生仿照《再别康桥》的格式写一首诗,不拘好坏,真情即可,结果许多学生写的非常棒,这对基础较差、学习兴趣较小的职校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世俗与超越的冲突深化信念

初次接触的这首诗,我们对如何讲解它颇费了一番功夫。因为本首诗表现作者情感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不同于以上的诗歌,这让我们有些无所适从,到底给学生一种什么理念呢?是追求世俗的幸福,还是坚守的超越性的精神生活?

很显然,如果只是赞美世俗的幸福,让学生只追求世俗的幸福,是一种庸俗的生活,是我们所抵制的,但是如果机械的让学生学习海子,也已经是不合时宜,因为海子的行动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海子也无力改变现实,最后他卧轨自杀的方式保持自己圣洁的精神。虽然诗人的精神在死亡中重生了,但是这种方式实在不值得学生学习,估计海子本人也没有一点让人们学习他的意思。

也许就在这时,头脑中灵光一闪:生活本来就是复杂的,马克思主义也认为,物质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人们既追求世俗的生活,也追求超越性的精神生活,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势必追求自我的实现与超越,追求崇高的精神。但是这种追求与超越,不是在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需要教育、学习、修炼,需要人们在头脑中不断争斗、冲突,才能澄清。而现阶段,我们需要在学生心里播撒崇高精神的种子,坚守圣洁的精神信念。《沁园春·长沙》直接的主题也许掩盖了生活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就把这种矛盾冲突作为学习这首诗的突破点,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在学生们深入争论中丰富、深化学生信念,以海子为引导,为学生形成崇高精神而奠基。

根据这种想法,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上课开始讨论的问题,幸福是什么?学生们提出有很多,包括金钱、权力、爱情、亲情、友情等,然后以我们看看海子是怎样看待的幸福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二是在基本讲清课文内容之后,提了一个扩展后的讨论题,海子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做不同的引导,大致有正反两面的意见,反面的意见认为海子有精神病,不值得学习,正面的意见认为值得学习,海子有圣洁的精神。对反面的意见可作这样的纠正,文天祥、屈原等坚守了自己圣洁的精神,没有向世俗的所谓幸福低头,但他们想要这些幸福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人类历史正因为有了他们而熠熠生辉;只追求世俗的幸福带来的可能是贪婪、自私;对正面的意见可作下面的引导,不是让我们学习海子的行动,而是学习海子的精神——坚守圣洁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在今天学生的身上也有具体不同的表现。海子的自杀不是一种简单的死,而是一种精神的重生。

最后,大家统一了意见:人,要有一种坚守圣洁的精神信念。本课最难处理的问题解决了。

海子,全身上下,每个毛孔都透出飞扬的诗情。

4.《致橡树》——独立地爱情信念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独立自主的爱情信念成为稀缺资源。许多人受了太多的物质诱惑而把爱情当成商品,最后自己的生活也成了悲剧。因此给学生一种正确的爱情信念对学生未来生活影响重大,正确的爱情信念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相信未来》——以坚定的信念教育、抚慰情感

生活中难免有挫折,尤其对职校生来说,对挫折的体验为数已经不少,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越挫越勇,因此以坚定的信念教育学生、抚慰学生情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这两首诗平易直白,铿锵有力,完全可以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勉励自己。因此我们设计以朗诵为主,无需多讲。对于优秀的班级,也可以采用续写的方式,让学生仿照格式,接着写作。

设计朗诵时,我们注意了两点,一是针对不同的事情,对考试的失败、朋友的背叛、他人的误解等等,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什么是生活的欺骗。二是针对不同的对象与年龄阶段,如对小姑娘与知心朋友,中学时期、现在与将来等等,

四、小结

在此,笔者一第一单元为例,以抒情为突破口,探讨了如何使诗情飞扬,具体结构见下图。当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恰当的多媒体资源的运用也能很好的促进诗情的飞扬。在此不做多述。

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新教材人文素养主题教学突破案例

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新教材人文素养主题教学突破案例

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新教材人文素养主题教学突破案例

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新教材人文素养主题教学突破案例

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新教材人文素养主题教学突破案例

 

参考文献:

[1] 杨九俊.《语文》[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7

[2] 语文教材编写组.《语文》[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7

[3]百度百科.海子[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7216.htm

[4] 百度百科.徐志摩.[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7169.htm

[5] 百度百科.沁园春长沙.[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28748.htm

[①] 杨九俊.《语文》[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7

[②]语文教材编写组.《语文》[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7

 

上一篇:枝繁叶茂养根基——论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训练
下一篇:浅析英语教学情境问题
(作者:宿迁经贸 录入sqjm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