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互动的师生观

时间:2012年06月05日 信息来源:宿城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端着架子还是放下架子?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参加工作前两三年,自己对教材不熟,学生不了解,知识结构不完善,甚至不知该怎样组织教学,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却相当浓厚,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成绩也出乎意料的好;随着任教时间的延长,教材熟练了,学生的底子摸清了,知识点、重难点弄明白了,甚至不用看书写教案,一堂课也会上得有声有色,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日益消减,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越来越淡漠,学习成绩也远不如前了。两相对比,怎么能出现如此悬殊的差异呢?
    这是个“架子”的问题。工作之初,我们是学生的心态,教师的身份,我们了解学生的秉性胜过熟悉教师的职责(这种了解是潜意识作用下的根本的理解,而不是理性作用下的表象了解)。心与心贴得近,容易沟通,有共同语言,我们是坐下来与学生进行切磋,相互学习。工作久了,我们完成了身份的转变,也有了教师的心态,业务时熟练了,对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心态变了,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远,与学生的沟通也显得越来越难。我们总是端着“师道尊严”的架子“传道、授业、解惑”,结果可想而知。教育界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学生喜爱年轻的老师。这很能说明问题了。
    放下架子组织教学,营造一个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这应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要务。
    宿城中专  一系  昌卫莲

上一篇:中职校教师工作重点之我见
下一篇:有效的复习
(作者:宿城中专 录入such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荐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