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技师学院内涵建设水平再提升

时间:2014年09月30日 信息来源:淮海技师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淮海技师学院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两个国家级项目立项建设单位,学院通过两个国家级项目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

一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一步创新“四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围绕宿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院与企业、教室与车间、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四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真正实现学院就是企业、基地就是车间、教师就是师傅、学生就是工人、作品就是产品,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是在办学质量上,进一步加强示范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办学内涵。大力开展“创示范专业、讲精品课程、做名牌教师”活动,以特色树品牌,以创新谋发展,激发教师参与教学教研教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办学内涵和办学水平。目前,学院拥有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12人近期,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个别专业,做强原有的省级示范专业和重点专业,力争在三年内,省级精品课程达到15门,省级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达到20人。

三是在校企合作上,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继续深化落实“三订”举措,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使学院与企业在招生招工、实训就业等方面做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扩大冠名办班范围,为企业“量身订造”适岗型专业技能人才。目前,学院已与尼吉康电子、可成科技、江苏铝技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开设了22个企业冠名班,学历班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到90%。自两资去行政化改革以来,学院紧贴市场需求,大力推进社会技能培训和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工作。目前,学院针对社会人员和企业在岗职工开设了汽车驾驶员、维修电工、食品检验工、服装制作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合计109个培训职业(工种)。今年1—8月份,培训鉴定12569人,获证11974人,获证率达9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2%。实现高水平服务、高质量培训、高效率鉴定、高速度取证。

四是在队伍建设上,进一步加强双师建设,共享人力资源。建立校企双方互派优秀人员参与对方教学、生产、科研等工作机制。安排优秀专业教师走进企业,参与企业产品生产和研发,为企业技术攻关提供智力支持。安排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接触企业文化和工作流程,打造素质过硬的“双师型”和“理实一体化”教师队伍。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努力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更加紧密地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开展大专业师资体系建设,建立校企双负责人制度,每个专业由企业专家、校内专业负责人共同负责,建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组成的校内教学大专业团队以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组成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共同承担课程开发及教学工作。

五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进一步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探索建立以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为载体、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新学年,学院对初中起点学生实行三年制“中专+高级工”、五年制“大专+技师”两个培养层次,对高中起点学生实行三年制“大专+技师”培养层次,分别制定“三层次、五阶段”培养实施方案,进行针对性、分层次培养。力争通过实行“双证书”制度,培养出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高超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适应企业、产业发展需求,实现学院、学生、企业、社会四方共赢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上一篇:宿迁经贸高职召开“五新”大调研大讨论动员学习会
下一篇:山东肥城客人莅临沭阳中专参观考察
(作者:郭宜勇 录入hhjs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荐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