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技师学院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成效突出

时间:2015年07月14日 信息来源:淮海技师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淮海技师学院于2012年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获得国家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联合批准,从2013年5月开始建设,建设期两年。经过2年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是创新“四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为抓手,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重点建设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加工、汽车维修等5个专业,创新了学院与企业结合、教室与车间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 “四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新建、改建包括汽车发动机维修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网络工程实训室等在内的实训室(一体化教室)16个。在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中,全面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二是创新方式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通过出国培训、高校进修、下企业实践、赴专业培训机构学习等途径,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建设了机电专业、数控专业2个名师工作室,钳工、汽车维修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计算机网络工程师工作室。新增重点建设专业骨干教师30人,新聘请29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兼职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人,省级技术能手2人,省、市级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33人。

三是创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模式。构建了订单培养、冠名办班、引企入校、互建基地、产教研一体化等多种合作模式,开展了学生顶岗实习等多类合作项目。新增20多家企业合作冠名办班,创新“三段式”教学模式(第一年两周岗位熟悉阶段、第二年四周顶岗见习阶段、第三年六个月顶岗实习阶段),实践时间逐年递增,实训难度逐步加大。重点专业分别与东贝机电等企业以“4+4”合作模式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即企业提供场地、设备、实习材料和技术指导,学校提供师资、教材、教学管理和鉴定服务,真正做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当前,学院社会培训项目拓展,办学质量稳步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剧增,社会培训人数由示范校建设前的8000人/年提升到现在的2万人/年,中高级技能人才培训比例由示范校建设前45%提高到现在的80%,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上一篇:首届中国盆景制作技师技能考试在沭阳中专举行
下一篇:科学安排 统筹兼顾
(作者:郭宜勇 录入hhjs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荐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