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宿迁职社网 >> 职教动态 >> 职教风采 >> 浏览文章
宿迁经贸高职“古诗吟唱”被《德育报》报道推广
《德育报》是全国德育的主流媒体,是我国唯一一份以“为中小学德育工作者服务”为宗旨的专业报纸,关注学校德育特色,聚焦教师专业成长。近日,《德育报》通讯员郑强撰写的《古诗吟唱促养成》发表在该报的“探索创新”栏目,长篇幅报道推广宿迁经贸高职科研处处长沈晓昕教授在古诗吟唱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
中国古代经典诗词辉煌了整个华夏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符号,古代经典诗词是学生获得精神资源和文化熏陶的极好载体,古诗吟唱是培养高尚人格及修养品性的重要途径。
在古诗吟唱中修正品行。对“赖床”学生,借助吟唱颜真卿的《劝学诗》来督促,“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将古诗吟唱设置为每天学校起身铃声。学生聆听着古诗,再不好意思“赖床”了。十六、七岁的学生,在相互交往中常常有些不符合礼仪的行为,如不拘小节,对同学不礼貌,言谈举止太随意。借助吟唱《相鼠》来引导:“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吟唱《相鼠》,以提醒学生自我反省,不要做违反礼仪的事情,借助诗歌的润德功能,帮助学生从不拘小节走向知书达理,自我约束,不断修正自己的品行,逐渐远离不利于成长的种种坏习惯。
在古诗吟唱中砥砺品性。文化的力量在于引导,运用古诗词进行德育实践的关键,在于将古诗词内蕴的情感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借助吟唱王安石的《梅花》,点开学生的心结,引导、激发职校生一定要‘凌寒’而开,蜕化成蝶。借助吟唱《蒹葭》让学生明白前行的道路总要伴随各种考验。但是不要紧,只要不放弃,也许有一天,一转身“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累了的时候,学生就吟唱《登鹳雀楼》,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断磨砺自己。久而久之,内化为其品行,实现德育养品的立德目标!
在古诗吟唱里提升生活能力。教育的终极要义在于让学生具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美好,培育一颗善心,传递一种善行,拥有美美与共的心态,应该是德育的最佳境界。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借助吟唱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让学生感受到友情就应该是冬日里红泥小红炉上一壶酒的温度,让这壶酒滋养学生的心灵。
教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实现学生的品德成长应该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追求。将“诗”与“乐”合而为古诗吟唱,沈晓昕教授在温柔敦厚中娓娓而唱,实现德育冶情、启真、储美、修心、养品的教育追求,给予学生走向未来的力量,促进其更好地生活。
下一篇::京东束恩戴一行来宿迁开放大学商讨宿迁市电子商务职教集团挂牌成立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