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宿迁职社网 >> 职教动态 >> 职教风采 >> 浏览文章
中职教育当前存在问题的思考
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当前,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然而,中职学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傲慢与偏见”。长期以来,人们把工作分为金领、白领和蓝领,技术工人往往被看作蓝领,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对职业教育还存在傲慢与偏见,认为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低层次技术人才。许多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的时候严格限制学历为研究生以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多不受人们待见。
二是职业教育相对规模明显不足。20年来,我国的高职院校从400所增加到1327所,在校生由100多万增加到1000多万,办学规模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大,办学相对规模仍显不足,导致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例如,在德国、瑞士、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家,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适龄学生占比超过了70%,而在瑞士,更有“全民办职教”之说。
三是社会风气比较浮躁。如今“差不多”文化盛行,“差不多就行了”甚至成为在车间和作坊之外很多人的生活态度。“工匠精神”逐渐走向没落和消亡。此外,职业学校多年来形成的优先保证就业和满足糊口营生的办学导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职业院校对“传技”和“育人”关系的把握出现了偏差,在片面追求升学和“绑架”技能大赛等方面走了弯路。
四是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更多关注专业知识的授受与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对人的发展未能给予足够重视,职业素质养成缺少,没有培养他们职业技术的文化,无形中把学生当成了技术的容器,试图使其成为掌握实用技术技能的高级“机器人”,体现的是典型的“技能至上”功利主义理念,偏离了育人的教育目的。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中、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教学内容重复、脱节、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层次的断层的现象。
下一篇::省技能大赛宿迁经贸高职再增8枚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