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技师学院应邀在市政府五届一次全会上做中德合作主旨发言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3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6月12日,市政府召开五届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李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列讲话、特别是苏北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发展任务和发展路径,以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更好实现生态和发展的统一。淮海技师学院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并做《深化两资改革,促进中德合作加快培养紧缺型高技能人才》主旨发言,受到市主要领导及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淮海技师学院应邀在市政府五届一次全会上做中德合作主旨发言

为推进我市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改革,开展技能人才“市场化”、“国际化”职业认证探索,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根据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在人社、财政、外事、教育等部门支持下,淮海技师学院于2016年全面启动对德职教合作。

报告指出,通过一年来的强势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和超预期实效一是成功引进国际化资格证书。在宿成立“中德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与德国埃尔福特教育培训中心(EBZ)、德国工商业行会(IHK)和德国手工业协会(HWK),全面开展“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2016年5月,数控加工、维修电工等工种培训班顺利开班,来自可成科技、洋河酒厂、双沟酒业、娃哈哈饮料等大型企业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工人、技术管理人员及全市职技院校专业优秀师生共50人参培。同年10月,首期参培的学员中44人通过考核取得了德国工商业行会(IHK)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达88%。该证书为欧盟承认、世界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代表持证人在所从事的工种中具备了世界级技能水平。二是深入开展国内外考官师资培训。为彻底解决考试发证的机制问题,经与德方争取,由淮海技师学院牵头组织承办中德职教骨干师资和赴德考官师资培训班,培养我市中德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自主考官;邀请德国职业教育专家来宿授课,培养全市职技院校骨干师资120人;选派全市职技院校29名教师赴德研修“双元制”职教体系,使其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留得住的高层次师资队伍。三是深化中德国际合作办学。乘高技能人才培养成功之机,淮海技师学院于2016年全面启动对德学历职业教育合作,举办中德国际学历班,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开设机电一体化和新能源汽车两个专业。该班采用“3+1”、“4+1”模式,学生毕业后,可同时获取国内学历证书、德国“IHK/HWK”技能证书;并推荐在德升学或就业,亦可选择推荐在国内德资及欧盟企业高薪就业。四是创新办学机制体制。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经验,成功嫁接国际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具有宿迁特色的“三双制”模式,即:推行“双元制”办学(院校+企业),打造“双师型”队伍(讲师+技师),培养“双证型”学生(学历证+技能证)。一年多来,学院共开设京东、格力、熊猫等校企合作“三订”班(订单招生、订单培养、订单就业)20个,培养双师型教师286人,毕业学生“双证”率达100%,就业率100%。进一步推进了校企合作,深化了产教融合,也使技能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需求,适人适岗。

报告强调,中德职教的合作是我市资质资格改革的深化和突破,它实现了改革 “三步走”预期目标,即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发证环节全面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破解了我市“高精尖缺”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闯出了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新路径;实现了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新探索。省人社厅对我市中德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给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重在实效的高度评价,并专门交办总结相关经验推广,同时希望淮海技师学院要扩大和德方的合作,将国外职业技能教育的先进理念、模式本土化,为全省技能人才培养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新经验。

报告认为,中德职教合作离不开各方支持。领导的决策,是中外合作的正确方向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对德合作决策中,把职业技能教育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这表明随着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推进,急需加大培育技能人才队伍,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这一高瞻远瞩的决策同时也给我们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支撑和动力,为全市技能人才培养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匠心地落实,是中外合作的重要推力面对国际合作的新课题,学院用匠心精神,精心、精细组织实施,针对性地选择贴近“双新一特”产业的专业工种,周密地编制教学计划,精心地筛选优质骨干教师,细心地做好外教、学员生活保障工作,潜心研究德国职教体系和经验,探索与宿迁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现代学徒制”、“双元制”模式为借鉴,以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证书为抓手,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目标,以提升职业技能教育水平为追求,面向市场,面向企业,走出了“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部门的支持,是中外合作的条件保障对德职教合作从谋划启动到拓展提升,每一步离不开各部门的联动配合,市委组织部把高技能人才培养融入到推进“两聚一高”人才建设大格局之中;市人社局统筹指导协调推进中德职教合作项目;市财政局每年从人才专项经费和教育费附加中单列专项经费提供支持;市经信委统筹协调各企业技能骨干参培参训在岗提升;市教育局每年在全市职技院校遴选骨干教师赴德国研修;市外办积极协调办理部省出国相关手续;市发改委全力争取国家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项目在淮海技师学院落地建设;国开区协调对接学院与东贝机电、汇源集团、娃哈哈、蒙牛乳业、格力大松电器、昌宏机器人、精诚模具等大中型企业建立起校企合作新模式。

报告最后强调,中德合作的成功起步,给淮海技师学院对外开放办学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增强了对外合作办学的信心,下一步,学院将紧密结合当前我市“双新一特”产业规划,对接市委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拓展机电、数控、食品加工、家政服务、网络创业、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新型专业工种;进一步开发韩国三产服务、加拿大技能移民、台湾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等新合作项目,落实与韩国又松大学合作开设媒体设计和形象设计专业,与加拿大北方理工学院合作开设土木工程和工业机器人专业,与台湾正崴集团合作IOS开发课堂项目,与中意合资企业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国家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项目。确保年内争三保二,为实现“全国知名、省内一流、苏北领先”的办学目标加分添彩,使中外合作办学成为学院发展的新风景,使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成为高技能人才的新名片!


(作者:淮海技师 编辑:hhjs)
上一篇:泗洪中专开展“你我动手 美化校园”校园除草活动
下一篇:淮海技师学院开展“走基层、调结构、助三夏”活动
打印本页 导出pdf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