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宿迁职社网 >> 职教动态 >> 职教风采 >> 浏览文章
浅谈对中职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体会
众所周知,在中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中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是重要的一环。而对中等职业学校而言,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在教育学上被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一个阶段。而我校的学生大多家住农村,家长农活较多,平时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这些学生往往是中考成绩中等及偏下的学生,大多数是学习上、品德上和行为上的后进生,正是这一特殊的群体构成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主要成份。在接受基础教育时,他们是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道德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如何把这些弱势群体努力培育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显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良好行为养成教育,对于学校、班级搞好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入校新生的养成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事关一届新生的命运前途,事关学校管理工作的成败。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 、中职学校养成教育的主要内涵
养成教育是通过素质教育的途径实现对学生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的向度意识、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不断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该说来,对中职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纪律行为的养成。学校要有效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活动,要保证各种教育手段的正常实施并产生应有效应,必须以纪律作保障。
(2)基本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职学生的主要缺失,往往表现在道德修养的缺乏,其后果会对学校管理造成根本性的损坏,对学校形象造成较大的损坏。
(3)理想目标方面的补给教育。理想目标是每个社会成员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源泉,更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重要支撑。
(4)学习品质尤其是意志品质方面的养成教育。中职学生要熟练掌握一门乃至多门技术技能,这需要有勤奋刻苦,勤学好问,重视基础,勤于积累等方面的学习品质和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
(5)良好职业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即养成爱岗敬业、诚信奉献、协作互助、忠于职守、遵规守纪等方面的综合职业道德素质。
中职学校新生在中学阶段成绩处于中等或中下等,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鼓励,往往情绪低落,灰心丧气,自暴自弃,甚至沾染某些恶习。这给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极大阻力,因此急需加强养成教育。
中职教育的本质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技术行为习惯,为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成为合格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胜任的岗位生产技术,而且需要能够适应企业和谐发展的思想素质、个人品质和道德行为规范。这才能够真正实现在就业择业创业过程中进得去,留得住,叫得响。而这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养成教育是一个以“培养目标”为目标,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的实施,综合思想教育的滋润补给,有内容、有层次的推进过程。
二 、中职学校养成教育的基本对策
因此对于这些没有打好基础,没有养成好习惯的中职学生的教育就要从最基本的教育——养成教育入手。就是通过我们的思想引导,教育管理,帮助学生建立在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行为准则,然后坚持下去,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使他们逐步学会自学、自律、自立、自强。
(一)鼓励学生确立理想,明确目标,构筑学生养成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撑
孔子曰:“人不可无弘志,人无志不立”。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理想目标教育尚是空白。因而导致学生思想茫然,浑浑噩噩,学无劲头,学无所获,甚至中途辍学。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开展内容充实的目标理想教育,如请成功创业的往届毕业生来学校举办“创业经验座谈会”,利用演讲训练营开展“我的理想”等主题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措施,使我校学生重新明确目标,树立远大理想,人人构筑起思想灵魂的支撑。
(二)唤醒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意识,培养学生强烈社会责任感
为避免中职学生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我们通过浓厚学校文化氛围的创设,开展感恩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活动,使树立自尊、自爱、自强意识,培养自信乐观、昂扬向上的积极心态,鼓励学生要珍惜职业学校的崭新机遇,取得比普高学生更大的成绩和成功。
(三)建章立制,严明纪律,使学校的养成教育规范化、长期化
中职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学习品质、职业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的经验是:好的班风至少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形成;良好校风至少需要有一年的时间。因此,在养成教育方面一定要建章立制,形成规矩,形成制度,长抓不懈。如我们学校在新生开学典礼大会上就贯彻《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五条禁令》等,一组班就实行《文明班级考评细则》,从思想品质,学习成绩到两操,室内外以及个人卫生,早晚自习等都有规范,有约束。使学生明确知道在校期间那些行为可为和不可为、该为和不该为。长期坚持下去,健康有序,蓬勃向上的良好风气就会形成,并且日趋浓厚。
(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境界,培养学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思想品质是重要课题,也是所有学校教育管理者为之头疼的难题。中职学生三大恶习“上网、酗酒、抽烟”,在一些中职学校屡禁不止。而对此种情况,出于对学生的真正关心爱护,我们痛下决心,加大力度,坚决予以禁绝。严格按照校规校纪执行,做到查出一个、处理一个。
谈到具体落实的措施,我总结了“六个六”的习惯,如果养成“六个六”习惯,那么对于我们学校和老师来说,无论是教学还是学生管理,都会省去很多麻烦。我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习惯。
(一)、六个学习好习惯:
1.提前预习;2.专心听讲;3.爱提问题;4.及时改错;5.勤于动笔;6.认真实践。
(二)、六个做人好习惯:
1.积极向上;2.孝敬老人;3.勤俭节约;4.持之以恒;5.诚实守信;6.善待他人。
(三)、六个礼貌好习惯:
1、遇见老师要打招呼;2.使用礼貌用语;3.坐有坐相站有站相;4.不乱翻别人东西;5.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6.公共场所要安静;
(四)、六个卫生好习惯:
1.不喝生水;2.不吃不干净的食物;3.常换衣服;4.常洗澡;5.不随地吐痰;6.不乱扔垃圾;
(五)、六个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1.不乱涂墙壁;2.不踩踏桌椅;3.不摘花;4.不踩草;5.出宿舍关水关电;6.出教室关门关窗。
(六)、六个安全好习惯:
1.遵守交通规则;2.遵守公共秩序;3.公路上不急追猛跑;4.骑车、走路右行礼让;5.不做危险动作;6.离家向家长打招呼离校向老师请假。
对中职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在校生活的全过程,从学习方面的认真听课,积极作答,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到纪律方面的不迟到,不旷课;从日常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培养到行为举止方面的端庄大方,文明得体等,都必须从一点一滴抓起,通过师生间的沟通,不断贴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一次次地有所感悟;通过与家长的全力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长期的坚持,学生的良好行为养成教育一定会取得实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开展养成教育,要讲究科学的管理方法,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要扎扎实实地把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融入到班级建设,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融入到学生的各项常规活动之中。并要长期抓、坚持抓、反复抓,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坚持才会有收获。
下一篇::第三届职教活动周宿城中专迎来全市职教观摩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