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的反省

时间:2015年12月08日 信息来源:宿迁经贸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西方人和中国人在完全安静下来之后,思考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西方人习惯用忏悔的方式,而中国人则更多采用的是反省。这体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观,即:多数西方人都希望从外部获得新的力量,而中国人则将希望更多的放在挖掘自身的潜能上。

本篇要说的主题是反省。

关于反省,《论语》中有这么一句:“吾日三省吾身。”它的意思是说,自己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断总结、提高,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说这句话的人是曾子,要说曾子经常反省自己的这个习惯,今天的人也许多做不来。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已经使我们自小就习惯了犯错之后才反省,写检查当着全班同学念那还算轻的了,重的还往往伴随着其它形式多样的“惨不忍睹”的体罚措施。所以对现在的很多人来说,反省几乎无异于自虐,当然没有谁会喜欢。

但曾子在这里所说的反省可不是被迫的,它不带检查和体罚性质,看起来曾子还将它当成了大脑的体育运动,颇有点乐在其中的味道。

事实上,曾子的反省是一种思想上通过自我总结、升华,使道德修养得以提高的过程。

君子毕竟不好当啊!在《论语》中,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一再表示不太喜欢那种“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学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学生只知道死背书本上的知识,不知道活学活用,更谈不上有所开创。要说这种人是君子,那也只能是木头君子。

历史上最典型的木头人就是赵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而蔺相如对他的评价却是“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赵括只知道背书,不善于思考,所以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其实,历史上说赵括是由于“纸上谈兵”而打败仗有失偏颇,因为自古以来“纸上谈兵”又能打胜仗的人实在多了去了。随便举一个例子,就像袁崇焕,进士出身,文官一个,《明史》也说过他早年“好谈兵”、“以边才自许”,后来到了宁远,第一仗对付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结果却居然打赢了。可见“纸上谈兵”其实问题不大。学习的人善不善于思考,善不善于机变,这才是要命的东西。为满足这一点,君子就需要经常性的进行自我反省,务必有所进益。

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原理不谋而合。马克思理论就曾经这样解释过事物发展的过程:先是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循环反复直至无穷。而它所说的“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不就不是一个通过反思,对事物再认识的过程?这就是反省了。

因此,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挖掘自身潜能、寻找自身力量、进而推动实践创新的最佳途径。通过反省,我们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差距,汲取教训。它能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运用新领悟的知识,取得更大的成功。以此看来,“吾日三省吾身”实在是曾参被称作“曾子”的原因

上一篇:让美德伴随我们成长
下一篇:从贪玩的爱因斯坦说起
(作者:王成 录入sqjm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荐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