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职校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分析

时间:2015年12月03日 信息来源:宿迁经贸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留守职校生是指寄养在祖辈、或亲戚、或朋友等人身边的孩子。这种寄养,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了基本的照料,而在思想上,却严重缺少引导与沟通,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而言是一个严重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对留守职校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一、父母远离,可能导致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

笔者担任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几年来,对留守职校生与非留守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留守职校生有着敌对、默然等特点。例如,在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活动课中,一般学生都表现出很强的主动性、自觉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个别学生表现得很漠然,参与度很低,对这样的活动不屑一顾。在认识亲情的活动中,要求学生互相分享,一小部分学生最想感谢的人不是自己的父母,有的是外婆、有的是小姨、有的是奶奶,等等,更有甚者,还有的孩子憎恨自己的父母,而且,这些学生在再选我的父母活动中所选择的父母不是自己现在的父母,而是自己前面最想感谢的人。了解发现,这些孩子都过着寄养生活,都是留守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样的课程有趣、好玩,而有一些学生却认为,这样的课程纯属胡说、无聊、浪费时间等,了解知道,这些学生几乎是留守学生。

出于各种原因,父母无法亲自养育子女而把子女寄养在别人家里,在孩子长大些且家庭情况允许父母亲自教养孩子的时候才把孩子接回身边,致使留守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下。有的孩子纠结:父母既然不能养育自己,为什么要生育自己?有的孩子憎恨父母。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孩子属于从小没有确立好亲子关系的问题。心理学中,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亲子关系是孩子一生当中能否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关键因素。这一时期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尤其是孩子出生后的头三年,一旦错过这个时期,是很难弥补的,即使弥补也是事倍功半。我们不少孩子从一出生就离开了父母,而寄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身边。错过了亲子关系确立的关键期,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膜已经形成,造成了极难弥补的遗憾。

综上所述,影响留守职校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抚养人主要在生理方面满足了儿童的需要,而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更多需要的母亲那些抚摸方式的身体接触以及眼神的交流等亲子情感却没有得到满足,孩子缺乏安全感,以至于形成了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怀疑一切的个性。

二是抚养人由于不是自己的孩子,认为这样的孩子远离母亲,惹人怜爱,舍不得过多管教约束而过度溺爱,造成这些孩子过度自我。

三是抚养人由于养育而产生对这个孩子的深厚的情感以至于担心孩子离开失去这份感情而下意识的离间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

在这些原因的影响下,留守职校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古怪

留守职校生的年龄主要介于15至18岁,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不成熟,既依赖又独立,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寄养在他人家庭而无人疏导。这些孩子在初中的时候,由于升学的压力,学校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关注明显不够,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职校生源)更多的是压制,甚至是体罚,缺少沟通教育,更别谈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了。在性格方面,这些孩子内向、孤僻。

2.学习困难

留守职校生在学习上缺乏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在思想与品行上缺少正确的引导、教导,导致他们学习观念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成绩较差。据社会调查情况看,留守职校生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极少。社会学家分析认为,留守职校生的抚养着对他们重养轻教,学习上没有给予有效的督促、帮助和辅导,日积月累,导致这些孩子学习成绩差,基础非常薄弱,最终导致这些孩子学习困难。

3.人际交往能力差

留守职校生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极其短暂,很多父母常常是一年才回来一次,和孩子在一起至多十天半月,父母总是用物质的东西来弥补对孩子的亏欠。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这导致孩子们内心极其困惑却无人引导,他们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技巧。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缺少主动性。

4.需要缺失

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指导与帮助,很多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有的孩子特别想要自我表现,因为从小没有人指导而不知道怎么表现,常常以目中无人的错误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能力或压抑自己;有的孩子特别自尊,因为从小没有人指导而不知道怎么维护自尊,常常以反叛的方式,用寻找他人瑕疵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渊博以维护自尊……

例如,在我的一次课堂上,讨论的问题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学生谈自己看法的一个环节。我特意让一个留守学生来谈他的看法,结果这个学生以一种特别不友善的态度反问了我一句:你能告诉我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吗?我是这样处理的:对他能有这样的发现提出了特别的表扬,告诉他,他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的好学生,大家要多向他们学习。以后的教学中发现,这个学生课堂上一改以前那种不屑一顾的态度,特别的积极、认真。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这些孩子严重缺乏尊重与肯定。

    二、家校合力,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护航

针对留守职校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积极联系家庭,发挥学校与家庭的合力作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学校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广泛开展各种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目标是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人格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让孩子们的烦恼、痛苦找到诉说的途径,让孩子们的彷徨、无奈得到帮助,让孩子们的不足得到发现的机会。

2.学校应该积极联系家庭

我们绝不能让5+2≤0,孩子在学校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要能够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还必须家庭教育的配合,决不能让学校辛辛苦苦的五天教育被家庭两天的不良影响所抵消。学校应该经常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向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理论与经验,给与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学校应该有专人定期与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

3.父母应该克服万难,自己养育孩子

作为父母,既然决定生下孩子,就应该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同样,这也是义务,不履行对孩子的养育义务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的行为。自己养育孩子,等于孩子将来成人已经成功了一半。大家不难发现,有不少的孩子,即使被父母打骂了,之后与父母的感情依然很好,而不是自己养育成人的孩子,一旦你打骂了他,他可能恨你,与你产生很深的隔膜。这些孩子通常认为父母更喜欢在家里成长的兄弟姐妹,而不喜欢不爱自己。

4.寄养父母应尽力弥补自己的失责行为

因为孩子不在自己身边长大,孩子的行为习惯自然会和自己的要求相去甚远,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多为孩子考虑,用你足够的耐心、爱心、包容心消除孩子对你的怨恨,融化孩子冰冷的内心世界,同时,应该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上一篇:论以职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推动班主任队伍建设
下一篇:淮海技师学院组织本年度首席班主任评选
(作者:马秀梅 葛灵芝 录入sqjm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荐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