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年11月24日 信息来源:泗阳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我站在历史的一隅,观望着,观望那矮小的瓦全变为朱红的大门,观望那苗圃的绿地变为高耸的大楼。
    我仍能从模糊的记忆中搜索到那段记忆,那个身影。
    那个当初给予我生命的人叫孔丘,自他栽种我以后便日日夜夜在我耳边诉说,说他的志向,说他又收了几个学生。每次有客来访时,他便指着我说“秀木也。”对于他的赞扬我很是受用。突然有一天,他说他决定与他的学生周游列国,第二日便匆忙离去。自那以后,我的耳边再也没有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再也没有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再也没有颜回与子贡的提问,再也没有了他细心的解说。我至今仍记得他在最后一堂课上最后一句话“人无信不立”后来听说他周游了列国,他守住了自己的“信”;再后来,听说他病逝了;最后瓦全也化为尘土,只留下我。 在那段岁月中我被移栽过几次,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却再也没有人如他所说的:“人无信不立”了。 时间缓缓淌过,我面前的那片开阔的空地被一扇朱红的大门堵住了,城门上写着“北门”我知道大门里是秦地。一天,安静的城门变得热闹了起来,被挤得水泄不通,从人们口中我得知秦王的一位叫商鞅的谋士,贴出了告示:如有人能将立在南城门上的一根长木抬到北门便赏十金,可却无人相信。不一会,他又将赏金提到了五十金。有人心动了,背起木头一口气跑到北门。商鞅站在城门上袖袍一挥“赏!”在他那风扬的袖袍与灿烂的笑容中,我仿佛有回到了那个温暖的午后,又看到了那个翩翩的布衣,又听到了那句“人无信不立”。
    人群慢慢散去,但那句“赏!”,仍在我脑海里久久不能抹去。
    又过了许多年,那朱红的大门已变为一片茵茵的绿地,我仍站在那儿,有一个书生,一身白衣,每日都会从我面前走过,一日,他便在我面前吟了句“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只这一句,便让我想起以前想起了那句“人无信不立”想起了那“一诺千金”,我知道他叫朱熹,知道了他的“万紫千红总是春”,知道了他的“读书有三到,眼到,心道,口到”。他离开了那片小乡村,去更远的地方寻找他的仕途。自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他。
    多年后的今天我被精致地围了起来,被贴上了一张“千年古木”的标签,周围高楼林立。直到有一天听到一个稚嫩声音“我不能说谎”唤醒了我沉睡已久的心灵。
    我仿佛看到了那翩翩的布衣,又看到了那飞扬的袖袍,又看到了一身白衣,我想我等到了。

上一篇:诚信都去哪了
下一篇:礼仪之美
(作者:泗阳中专 魏晓萱 录入siy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荐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