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弟子规一

时间:2012年04月17日 信息来源:宿豫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一、代序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为前清人士,李老夫子终其一生,获得的最高学位是秀才,在那个时代,秀才能干什么?教书啊,这位李先生毕生研究《大学》、《中庸》,虽然李夫子学历不高,学位不高,但在研究《大学》、《中庸》的领域里,却颇有建树,他创办的学校叫敦复斋,取得巨大的成功,吸引了许多学生家长来听课。后来,他根据传统对孩子规范方面的要求,和自己多年教书实践,写了《训蒙文》,训者,教训也;蒙者,启蒙也。后来贾存仁先生进行校订,改名为《弟子规》,一部并不古老(二、三百年历史),作者、校订者默默无闻,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当然是由这本书决定的。
    《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开始的,讲的正是孔子的“孝、悌、仁、爱”。从清朝中晚期开始,这本书就成为学堂中必读课本,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媲美。
   目前,学生素质状况,我们都非常清楚,要想解决问题而又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时,按照我们人类共同的经验:当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办法和一条更好的途径时,我们就要回过头去,回到先民的智慧中去,回到我们的传统中去,《弟子规》无疑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而且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它的有效性,已经被许多成功经验所证明。
    二、《弟子规》的开篇
    《弟子规》的开篇八句是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作者首先说明弟子规里面的道理,不是我独创的,是圣人传下来的,圣人就是孔圣人。后面的六句意思是:孩子,我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这样去努力实践,假如你还觉得有多余的精力,那么再去读其它的书,再去讲求其它的学问。“学文”在这里并不指学文学,而是一切学问。
    中国的传统,把做人的大原则和大规矩,放在第一位,要求孩子首先树立一个观念,要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一个符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的人,这个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学问的问题,我想我们的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思想,在这里找到了根源。(未完待续) 


上一篇:泗阳中等专业学校举行“文明感恩”主题朗诵比赛
下一篇:沭阳中专举行“感恩的心”主题演讲比赛决赛
(作者:宿豫中专李先勇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荐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