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9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国家需要具有许许多多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江泽民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进入职业中专的学生,大部分底子差,学习成绩很不好,不会学习,自控力极差,如何培养这些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呢?本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深入思考,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对学生关爱,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打破学生一看书就头疼,怕老师责备,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关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能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把爱生放在了首位。我们要学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学习他的“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后进,更要抓紧”“因为特殊,更要加爱”的敬业精神。我借鉴高效的做法,对后进生问寒问暖,问学习,问生活,问活动,对学生的一颗爱心,不埋在胸膛里,而是擎在手上,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禁绝粗话俗话,不准讽刺挖苦,不准把学生赶出教室,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通往创造世界之门的第一步。过去我们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现在我们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工厂、农村第一线去观察,写出调查报告;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放射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求异思维,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深入思考,打破常规,力求从其他角度解决问题;启迪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从反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鼓励学生多采用求同思维,激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寻求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空间,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问题。我们的专业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提前布置实习内容,让学生预习材料,让学生改变过去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做到有目的实习。  

3、关注社会生活。  

    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能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联系社会实际,联系所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实行分层次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信力,培养竞争意识。  

    近年来,由于受“普高热”的冲击,职业中专生源不足,招收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差(大部分是下游的学生)他们自制力差,厌学、避学,有着上网、看言情小说、好做小动作等各种问题。进入职专后,因专业性比较强,上课听不懂,更加烦学、厌学, 辍学的较多,因而对学生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因为分层次教学能够增强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信力,使好学生愿学,向更高一级迈进;能使学困生听懂,学到一点知识;使学生扬长避短接受教育、发展自己。莎士比亚就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不仅自己要发奋努力,而且还要方法得当,更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去迎接学习的挑战。”自实行分层次教学以来,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力,教学成绩显著,辍学的人很少了, 

四、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观念上的转变至关重要。 在授课时改变过去的只重视好学生,忽视、不管中下游学生的做法,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真正实现改变,变只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变教师主宰课堂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变只重知识传授为同时重视学习过程;变一讲到底为讲练结合,突出知识要点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使学生在良性学习环境中能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生动活泼地发展。  

    为此,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使学生一丝不苟地、独立地用严峻的眼光审视周围的环境,而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勤奋好学、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探索求知世界,

  而对于那些想学到一技之长,准备就业的学生,则重视他们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本着“老师不放弃你,你也不要放弃你自己”的原则,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使他们善于探索,能够训练出符合中级水平的技能,多给学生动手机会,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本领,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实施“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传统的教育是压抑、束缚学生个性扼杀学生的活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焕发学生的活力。  

    如何才能焕发学生活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解放眼睛,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管发挥出来。”我借鉴了陶行知先生的做法,采取了:使学生从书本解放出来,晚自习自由支配,让他们进阅览室,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实践专业内容,做到“学做合一”,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布置的作业都是利用课上时间做完,极少占用课余时间。

 六、健全学生人格特征,保证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现在的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很差,不愿意别人说一个“不”字,逃学、离家出走等现象多次出现。为了塑造健全的人格,专业知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开放意识和勤勉精神,使他们具有创新意识;要学生立足于现实,敢于直面现实,克服一切心理障碍,积极进取,勇往直前,以保证形成创新精神,具有创造能力。        

    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合时代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希望每个职校学生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认真、下大力气加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使职校涌现出更多的创造型学生,造就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作者:泗洪中专 陆奕如 编辑:sihzz)
上一篇:十九大精神进校园
下一篇:泗阳县“双百行动”法治宣讲报告会在泗阳中专举行
打印本页 导出pdf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