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宿迁职社网 >> 职教动态 >> 德育天地 >> 浏览文章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我国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导致了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何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对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中小学生的父母有很大一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另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意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应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变化,对已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耐心细致地给以疏导与治疗。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并将其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实施心理健康训练,应根据不同年龄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品质训练,如进行挫折心理训练,百折不挠心理训练,受侮辱不简单报复心理训练,公众场合不怯场心理训练,胜不骄败不馁、富不奢心理训练,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够正视自己,乐于交往,言行一致,乐观开朗,热爱生活,自信自制,适应环境,刻苦学习,这是时代的需要,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下一篇::沭阳中专课桌上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