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宿迁职社网 >> 职教动态 >> 德育天地 >> 浏览文章
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班主任心得体会
很多老师经常抱怨学生是白眼狼,老师对他那么好,他却不懂得感恩,体会不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有的老师干脆说,不要指望我们的学生对我们会有感激之情,他们不会领情的。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人的付出都需要回报,否则就会引起心理失衡。老师如果出现心理失衡,必然影响到了老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是我们的学生不懂得感恩吗?我个人认为,随着经济和生活条件的提升,以及独生子女教养方式不当导致的学生自私自利的个性越来越严重,成为学生感恩心理表现不突出的原因。环境和物质条件变化带来的学生心理的变化。不是我们的学生不需要关心、不懂得感恩,而是我们关心学生的方式要适应学生的特定时机的需求,否则不适应特定时机需求的关心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也就是说我们所给的不是他们当时想要的,自然不能够深刻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更谈不上感恩。所以老师适时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并且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老师的关心。
从精神和心理层面讲,学生最需要的需求是自尊或者自重感;认可与支持;信任与理解;同情与安慰;接纳与温暖;欢乐等。我们对学生的关心至少要符合学生的这些种心理需求,否则我们的关心和付出就是无用的甚至起到反作用。首先要对路,这是第一点。不对路,我们对学生的关心,学生自然体会不到。当学生需要信任和理解的时候,我们给的是同情和支持;当学生需要自尊和自重感来挽回面子的时候,我们给予的是则是安慰。如此情况下,当然得不到学生的心理上的共鸣。其次,我们表现出的关心和爱护时机对不对。要火候至关重要,或者说教育的时机至关重要。我们要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深刻。当学生因为某种原因自尊受到打击的时候,自尊心和积极性受到严重伤害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站出来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当学生非常需要同情和安慰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去给。第三,给的够与不够的问题,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只要是对路、时机把握比较准。我们完全可以慷慨的去给,学生对我们要求的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又不是要我们的钱,只是一种精神和心理层面的需求,我们完全可以慷慨大度的去给,从而能在最大程度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只有满足以上三个条件,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才能够被学生深刻体会到既能够增强学生感恩的心,又能够增强教育的效能。
下一篇::泗阳中专举行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