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工基础的教学体会

时间:2012年05月31日 信息来源:宿城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一、课程特点
    1.理论性强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首先体现在概念多、基本知识点多、单位制较复杂上。如“磁场与磁路”这部分内容,基本概念有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路等,概念多而且较抽象;基本知识点有磁场的性质、安培定则等;单位制有特、韦、高斯等,不常用,易遗忘。其次要有一定的数学功底,“电工基础”中公式繁多、复杂,解题的方法较为灵活,电路逻辑性较强,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好此课程必要条件。另外其内容有较强的整体性,例如“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知识分为两个层次,层次一是层次二的前导和基础,层次二是层次一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它们是逐步展开和逐步深入的,且脉络清晰,共同组成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
    2.与实际联系紧密
    《电工基础》的实验课是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实践环节,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技能的基本训练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感性认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理解。通过电路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测试方法和调试方法及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与设备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就业班学生有的初中尚没毕业,有的已在社会上参加工作好几年,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易出现畏难情绪和自暴自弃情况。而且,学生层次不平衡,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快慢差别很大。这给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深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强调学习的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做出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要求。
    三、教师教学采取的对策
    1.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分类制定教学计划。
对于就业型班级学生,要根据专业特点及需求制定授课内容,要侧重基础性、实用性、够用性。如直流电路部分重点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基本内容;磁场、电磁感应部分重点讲解自感、互感、左右手定则等。
    对于综合高中参加高考的学生,要弄清考试要求,明确教学目的。古语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对口单招考试大纲》是对口高考命题和学生应试的重要依据。它原原本本、不折不扣的告诉我们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考试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达到什么样的层次,以及试题的题型和题量等。
    2.教学内容一定要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构建好整个中专《电工基础》的知识网络
    对于就业型班级学生,教学内容在根据专业特点及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好电路基本定律、电路基本元器件特性、常见应用电路原理的知识网络。
    对于综合高中参加高考的学生,在吃透<<对口单招考试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其要求制定一个周密的教学计划,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排查,对每一个电工概念、电工规律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彻底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以及与其它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在复习中尽可能做到“温故知新”“知新温故”。
    3.教学进度要视学生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必须创新。
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故教学进度一定要根据学生基础的好坏、反应的快慢、能力的强弱,灵活把握,当原有的教案、学案不能适应当时的学生实际时,教师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原则,该快则快,需慢则慢。教师要善于采用重复、停顿以及抑扬顿挫等多种方式的讲解,努力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惊奇与惊喜。
    在教学手段、方法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及实物教学,提高直观性,能在实验、实习室上课的就不在教室上,能用实物展示就不用符号、模型。学过电工的同学连一个电容器认不识值得我们反思。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电工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即要重视学生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还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训练。总之每讲一个问题,每做一个题目都力求达到四个一。即巩固一类知识,掌握一种方法,训练一项思维,提高一种能力。
    4.教学要求上要“分槽喂养”,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实行“因材施教”。
    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尽可能做到使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和潜能都发挥到极至,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愉快地学习,主动地探究。力争尖子更尖,差的变好。
    5.善待考试,培养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应试素质与技巧。
    考试是检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考试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总结教学经验,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对于就业型班级学生要重点考查学生电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要一张试卷,单考理论,一学生理论考及格,但连一个日光灯电路都不会接,你说他能算合格吗?同时通过考试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态,稳定的应试素质与技巧。为使学生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迎接考试,我们教师平时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努力做到平时当“战”时,以训练当考试,以考试去适应考试,以考试去赢得考试。并尽量做到解题步骤的规范化,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结合对口单招考试评分标准和具体要求,努力达到思路顺、步骤全、书写清、要点明、合要求、计算准,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真正解决:“考时感觉不太难,考后得分不太高”的问题。
    四、教学手段多样
    1、演示实验
    《电工基础》是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或是起源于实验,或是可以用实验加以验证或说明。在讲授这些知识内容时,运用演示实验这一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理解,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括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归纳出规律性东西,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比如讲述电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时,利用实验电路中灯泡亮度或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说明电路中充电、放电电流的变化,利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说明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进而分析得出电容的充放电原理和规律,并与电阻电路中的电流相比较.得出其规律显然不同;分析RC电路暂态过程中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时也可利用充放电实验得出电容器两端电压不能突变这一重要结论;改变实验电路中R与C的数值,观察哲态过程时间长短,得出R与C的大小是影响充放电时间长短的因素。
    2、采用类比法
    采用类比法,将陌生的问题熟悉化,类比法就是由已知现象的规律去推导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或解决另一种现象中的问题的思维方法。在《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类比法,可以使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概念和规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路径上电压、电动势的正、负号的确定,我采用了将电位计算与高度计算类比的方法。
    3、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学生之所以感觉电工基础课难学,是因为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用语言描述的看不到摸不着的电现象和过程难以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完整清晰的图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图像,成为教师的一项主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图像收效甚微,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却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完成这一任务,它可以利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手段将抽象的电现象和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将短暂的过程人为的拉长。如在讲“电容器的充放电”和“RC电路的暂态过程”两节内容时,用Flash动画将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容电压、电容带电量、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强度等物理量的强弱变化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暂态过程和电容器的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很容易掌握电容器的充放电和暂态过程的特点。
    4、“挑刺”质疑驱动创新意向
    世间万事万物并非都尽善尽美,人们要不断认识它、研究它、改造它,使之趋于完善。创新能力也就得以体现,这就有利于在教学中,用身边事实,让学生发现“毛病”,并研究和改造它,以发掘和表现学生的革新潜能。比如,我在讲授RL串联正弦交流电路时,先用胶片投影出日光灯电路图,并作简单的介绍:它也由R和L串联而成的。再演示实际的日光灯电路,并用万用表分别测量灯管两端电压与镇流器两端电压,测出的电压数值分别为130V和168V。此时设问:灯管两端电压与镇流器两端电压之和为何大于总电压220V?如何提高灯管两端的电压值?要求学生展开讨论,提出建议,并利用实验进行改进探究,完善改进措施。
    对《电工基础》课程,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共同努力,会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激发他们努力去牢固的掌握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这符合和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精神和要求,对于该课程的讲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完全可以推广到其他理论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教学中去。

                                                 (张洁)

上一篇:展理实双翼翔职业生涯
下一篇:培养应用意识创造和谐课堂
(作者:宿城中专 录入such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